
時間:2025-09-04 09:45
8月20-22日,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主辦的“第八屆中國零售業數字化年會”在鄂爾多斯市順利召開。此次大會主題為“數智驅動 生態共贏”,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代表就行業共同關心的轉型發展、全渠道運營、人工智能賦能、技術助力降本增效等議題開展了深入的交流。會議為期近三天,20日進行了中百協會數字化分會工作會、區域集成商沙龍、主題交流沙龍等議題。21日和22日分別進行的是大會的主論壇和平行論壇。
對于當前大家所關心的零售商和服務商如何高效協同、共克時艱的問題,主辦方特別設置了“甲乙方如何高效協同,助推數字化升級?”專題對話,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楊青松主持,石基零售常務副總裁唐天明和歐亞集團副總經理高崗面對面,深度交流。
以下為對話摘要:
主持人:零售商和服務商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關系?如何開展有效合作?怎么實現雙方共同的目標?今天請到一對合作的典范,一起來分享如何創造持續的、深入互動的戰略性伙伴關系。
看一個企業有很多維度,包括消費者角度、客戶角度,還有資本市場,觀察石基信息和歐亞集團兩家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,股價都有明顯的提升,企業業績是優秀的,資本市場是認可的。無論哪家企業,合作目的都是要做好數字化的轉型。所以,合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,請二位從各自角度分別講一下怎么理解數字化轉型。
高崗:數字化轉型是老話題了,這是一個必答題而不是一個選擇題。今年上半年來看,企業的銷售跟利潤都實現了增長,不管從整個業務口徑和財務口徑。業績提高的核心還是來自于近兩年整個數字化的轉型,包括集團從董事長到總經理,以數字驅動為主的整個數字化轉型,在歐亞確實有一個全面的落實。
我們董事長一直有一個思路,整個零售行業里面核心還是在商品力,第一個是價格水平,第二是品質,第三是服務。圍繞這三點執行落實的,是數字化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。一個簡單的例子:每家企業,商品數字化轉型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招商和采購,因為涉及到一些利益問題,傳統上這是數字化轉型最大的阻力。全面把人推翻,將面對無人可用的地步,怎么界定商品到底是不是適銷對路或者適合于市場的,唯一個解決方案就是一把手掛帥,以數據為驅動推動數字化的轉型。
這方面我們近兩年做得比較好的,包括自身的價格構成、市場價格比較、底價機制的確立等都形成了數字化的手段??偨浝碛辛艘粋€看得到的抓手,對價格的調整或比較可以不需要采購部門或者招商部門,而由技術部門去推動這件事情去做,把所有的底層價格庫跟行業對比,標出有差異的逐步解決這個問題。
當前企業的運營,客單價和交易筆數、前端毛利率和后臺毛利率等很多矛盾關系,都需要通過數字化來理解和改善。
唐天明:石基和歐亞合作20多年了,配合一直默契。我理解數字化轉型的根本原因,在于數據事實上已經成為第四生產力要素,除了勞動力、土地與資本這三大塊。如果不做數字化轉型,就是放棄第四大生產力要素。另外,存量內卷的市場、科技爆發的現狀、年輕人的消費主張,這三個方面也都要求企業必須進行數字化轉型,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。
第二個看法,簡單地回顧一下,數字化的本質不是降維打擊,而是升維的促進,除了組織流程效率提升以外,還有更多的空間。簡單回顧一下過去30年,計劃經濟時代,零售是一維的,有貨就行;到了九十年代中期,有貨還得有場地,現在因為移動端的存在,商業是三維的;從AI科技爆發以來,除了貨、場、人,還得有數據。數據的驅動使它成為生產力要素,一方面推進其他生產要素的提升,另外一方面也是創造直接價值。這是數字化轉型的本質
主持人:從零售商的角度,關鍵在務實和落地,數字化轉型第一是解決人的阻礙因素,提高科學決策的效率。第二是通過系統分析,提升經營業績水平。石基唐總做了非常系統的分析,從相對前沿的角度,闡述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價值和作用。
在對認知前提進行梳理基礎上,進入到更細節的話題,歐亞下一階段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是什么?要做哪些事情?
高崗:作為零售商,數字化轉型不敢規劃太長遠,今年一直做的兩到三件事比較明確。第一,超市業態開展品類管理,截至現在做了15個小分類,米面油餅干巧克力、啤酒等等,做品類管理,企業是一致的,只是由數字化部門在做主導。數據部門作為發起端,跟采購、營運聯合做這個事。胖改對于我們的門店也有不適用的地方,還是要基于現有數據進行分析。因地制宜。整個門店畫像結合品類管理落實下來,確定組織策略,確定業務目標。這里面包含了整個品類管理的數據驅動的完全落實。
第二是以前所謂的整個進銷存體系里管的是信息流,審批流沒有整合到一起,現在利用AI技術手段,把數字化和整個業務流程,以及審批流程結合在一起。
第一個是相對務實,第二相對務虛,數字化部六在做這些事,現有的能力和規模不太可能過多的投入,主要還是要依賴合作伙伴。
主持人:高總講一個是品類管理,一個是AI應用,品類管理是業務和數據技術的中間層,它是一個結合部,所以基礎是由信息系統大量的數據協同整合消化形成的品類分析。人工智能當然這是我們前沿的趨勢的應用,我不知道在這兩方面或者在其他領域,石基有哪些更好地配合或者助力,甚至是幫助客戶做創新。
唐天明:從實務操作數字化來看,包括跟歐亞的合作,始終是互補的,共同確定解決方案。客戶對業務有深刻的洞察,我們對技術有相對的了解,所以這種合作就不會失敗,或者失敗的概率低,但是也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產品方案。
關于企業數字化升級的進程,我有一個811的分法:80%的企業處于信息化迭代階段,是基于現有商業模式去做組織流程的調整,信息化迭代在一定意義上看,跟過去30年的IT、軟件、信息化沒太多區別,以前沒做品類管理我現在做了,以前沒做勞動用工我做了,以前沒有做社區運營我現在做的。第二個10%是嘗試數據資產化。數據是生產要素,怎么去變現,最正常的變現就是定價,這是算法經濟、算法驅動。還有一部分用得最多的是銷售預測、自動補貨等,我們跟一家客戶還在嘗試做智慧定價。最后一個10%是真正把數據資產化。去做基礎的數據資產管理能力的建設。
基于前面的觀點,我想說數字化是需要投入的業務,再苦別苦數字化,持續地投入,才能形成數據資產管理能力。
主持人:811這個劃分基本上是零售行業的共性的情況:基礎的、相對前沿的和數據資產要素做變現的。接下來是這樣一個話題,剛才講零售商有自己的訴求和方向,服務商有能力進行配合,零售商和服務商,特別是軟件服務商到底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?怎么來形容?
高崗:雙方到底怎么去有效合作,還是在于優勢互補。要看企業經營上缺的是什么,不在于大的方面,更多體現在微小的層次。有具體項目上,要對上特別優秀的項目經理,這一點非常重要,產品本身不錯,但是對于產品理解不同,不同項目經理所產生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。
從當下來看,商業的不景氣會導致整個零售企業對信息投入是非常謹慎的,機會不多,雙方都要審慎而為,千萬別這個項目立項了,做了半天最后不行,換一家,換一家也不行。
唐天明:做乙方相對被動一點,被包括歐亞在內的眾多的客戶選中,感謝大家長期的包容和理解。石基在跟客戶合作的時候,也分了三種情況:第一種,是在21世紀初期,我們宣可以做到引領型;到了第二階段,我們可能變成了陪跑型;第三中,是追隨型,追隨了客戶數字化的節奏。
未來服務商跟零售商的關系,可能不再是簡單交易型的甲方乙方關系,因為很多系統上線,可能系統上線以后意味著剛剛開始結婚而已,苦日子還沒開始呢,結婚之前甜言蜜語、結婚以后綁到一起,鍋碗瓢盆肯定苦日子多了。所以我認為甲乙方關系,應該是建立長期的相互陪伴、相互成就的關系。
第二點,站在我們服務商角度確實需要改善的地方太多,乙方必須要加強對客戶的洞察,提高自己的技術優勢,才能跟客戶們成為可以相互成就的合作伙伴。
主持人:數字化服務商一直為零售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,作為零售商要充分理解和包容服務商。零售是一個生態,這個生態里面需要互為補充,和衷共濟。最后,請二位分別表個態,作為零售商和服務商如何相向而行,打造一個更好的協同關系。
高崗:歐亞也有自己的研發團隊,所以我們跟服務商未來的合作關系核心在于共創。為什么這么去講?我們發覺一套系統上線,從不成熟的想法到落地再到逐步成熟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,但是從服務商角度來講,周期太長對他們投入產品不劃算。零售商希望周期拉得長一點,能夠系統進行打磨,我希望通過共創的模式大家共同做一些事
現在做的業財共享也好、供應鏈平臺也好,合作模式是非常清晰的,通過共創的方式最終一定是對雙方有利的,盡量當下的投入產出比不太劃算的情況,零售企業還是要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,產品會更容易落地。
唐天明:提兩點對零售企業的建議:一是有錢不任性,理性投入,再苦不能苦數字化,數字化不是省錢之道。二是,要消除摒棄以前那種簡單甲方乙方的交易型關系,共同建立新型的共創共享的合作關系
主持人:最后總結兩位都提到一個共同的詞是“共創“,這個共創不僅僅是產品共創,更多的是風險共擔,價值共創。在相互合作中,打磨出適合企業的產品同時為雙方創造出新的價值。希望所有的甲乙方關系,都能夠從短期博弈的傳統交易型轉變為長期共生的戰略協同型。